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4期
2025,
43(4):
151-155, 17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8045
摘要:
活血化瘀法是指使用具有消散作用,能祛除体内瘀血的中药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具有畅通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瘀血导致的胸痹心痛、痴呆、月经不调等病症,常用药物有丹参、三七、川芎、郁金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普遍具有改善微循环、舒张血管、抑制血栓素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血瘀证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对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活血化瘀法是指使用具有消散作用,能祛除体内瘀血的中药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具有畅通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瘀血导致的胸痹心痛、痴呆、月经不调等病症,常用药物有丹参、三七、川芎、郁金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普遍具有改善微循环、舒张血管、抑制血栓素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血瘀证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对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2025,
43(4):
156-16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53
摘要:
中药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与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苦参复方制剂主要包括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凝胶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改善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等多种症状。由于苦参碱生物利用度较差,因此需要对苦参碱进行结构改造,其中,苦参碱衍生物MASM仅需较低浓度即可对脓毒症和肝纤维化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对苦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方制剂及苦参碱的结构修饰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苦参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肿瘤、抗心律失常与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苦参复方制剂主要包括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凝胶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改善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等多种症状。由于苦参碱生物利用度较差,因此需要对苦参碱进行结构改造,其中,苦参碱衍生物MASM仅需较低浓度即可对脓毒症和肝纤维化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对苦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方制剂及苦参碱的结构修饰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苦参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5,
43(4):
163-168, 19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6035
摘要:
苦参碱是从中药植物苦参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由于体内活性低、疗效时间短、毒副作用大等因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药物专家对苦参碱的结构进行修饰获得其衍生物,以改善其缺点。目前,对苦参碱及衍生物抗肿瘤的研究比较多,在炎症性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文综述了苦参碱及衍生物在改善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苦参碱类药物研发提供线索。
苦参碱是从中药植物苦参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病毒等作用,由于体内活性低、疗效时间短、毒副作用大等因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药物专家对苦参碱的结构进行修饰获得其衍生物,以改善其缺点。目前,对苦参碱及衍生物抗肿瘤的研究比较多,在炎症性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文综述了苦参碱及衍生物在改善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苦参碱类药物研发提供线索。
2025,
43(4):
169-17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60
摘要:
目的 从淫羊藿中发现具有群体感应抑制作用的黄酮苷类成分,并对其活性进行评价。 方法 首先测定淫羊藿中5个主要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宝藿苷、淫羊藿苷、朝藿定A/B/C)及淫羊藿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随后利用酶标仪测定对紫色杆菌CV026的紫色色素产生的抑制作用,再利用对铜绿假单胞菌 PAO1的生物被膜以及几丁质酶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 淫羊藿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作用,其中,淫羊藿苷、朝藿定C(100 μg /ml)作用明显。 结论 中药淫羊藿具有对紫色杆菌CV026和铜绿假单胞菌 PAO1的群体感应系统有抑制作用,其中,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新药。
2025,
43(4):
174-17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69
摘要:
目的 蓝草类药材复杂的基原演变历程可能导致混伪品的出现,影响临床用药的准确性。该文为叶片入药的蓝草类药材提供叶表皮显微结构鉴定依据。 方法 系统整理蓝草类药材所涉及的物种及其近缘种(4属10个物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表皮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建立了基于显微结构的物种检索表。 结果 综合气孔器分布位置、副卫细胞类型、气孔指数、气孔密度、表皮细胞垂周壁形态以及表皮附属物等特征可准确区分大青属大青,蓼属蓼蓝,菘蓝属菘蓝、宽翅菘蓝、三肋菘蓝和小果菘蓝,马蓝属翅柄马蓝、曲枝假蓝、球花马蓝和板蓝等物种。 结论 叶表皮显微特征可准确区分蓝草类叶类药材的基原。
2025,
43(4):
180-18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55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对大鼠心脏和主动脉组织重构的影响,特别关注心脏和主动脉组织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含量以及心脏中分泌卷曲蛋白2(sFRP2)的含量变化。 方法 选取28周龄的SHR(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大鼠和同龄的WKY(Wistar-Kyoto rat)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计算心重指数来评估心脏重塑大体指标。采用热碱法从大鼠胸主动脉中分离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并使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含量。此外,通过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地衣红染色对左心室和胸主动脉的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评估。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用于测定心脏组织中sFRP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相较于WKY大鼠,SHR大鼠心重指数明显增加(P<0.001),生化分析和病理切片染色结果显示,SHR组主动脉中胶原纤维含量较WKY组高,而弹力纤维含量较低,但两组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SHR组心脏中胶原纤维含量较WKY组明显增高(P<0.01),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心脏组织中sFRP2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心脏及主动脉组织的重构现象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而不仅仅是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的变化。自发性高血压病的进展及其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2025,
43(4):
185-18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1072
摘要:
目的 应用液液萃取(LLE)-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建立快速检测尿液中曲马多的方法。 方法 以氯仿∶异丙醇(9∶1)萃取剂从尿液中提取曲马多,采用增强拉曼光谱(波长为785 nm)检测尿液样品中的曲马多。 结果 曲马多的定量曲线Y=204.35 X−465.62,r=0.9952 ,线性范围为1~100 μg/ml,该方法曲马多的检测限(S/N=3)为0.53 μg/ml;与常规方法相比,SERS具有高灵敏度及合理的重现性。 结论 此方法简单、高效、经济,可以用于曲马多个性化用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025,
43(4):
190-19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3059
摘要:
目的 建立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小鼠功能性便秘(FC)模型,探究黑蒜多糖的抗便秘作用。 方法 分别进行小鼠小肠墨汁推进实验以及小鼠排便实验研究。每个实验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25、0.5、1 g/kg),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阳性组小鼠给予乳果糖口服液。预防给药1周后,5 mg/kg复方地芬诺酯(CO.D)混悬液灌胃造模,观察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出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重量及含水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黑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加,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显著缩短,黑蒜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粒数及其重量、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大。 结论 黑蒜多糖可显著促进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FC模型小鼠小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发挥抗便秘作用。
2025,
43(4):
195-199.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1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飞机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依据中医药理论探讨其中药性能,为飞机草与中药合理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国内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的 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和SciFinder文献数据库检索并筛选与飞机草相关的医药类文献,纳入研究的英文文献397篇,中文文献50篇,按照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化学成分、毒副作用等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化归类,并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分析。 结果 飞机草味辛、涩,性凉,归心、肝经,有小毒,趋向沉降,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生肌、截疟杀虫,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疟疾、蚂蟥咬伤等。 结论 研究归纳飞机草的性能功效,可为将其作为中药资源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5,
43(4):
200-204.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4041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我院)2021−2023年期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报告的ADR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及转归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 结果 2021−2023年,我院共报告了979例ADR。在31~50岁年龄区间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男性患者(63.5%)较多。涉及药品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48.8%)、中药注射剂(19.2%)、维生素类(7.5%)、中成药(7.2%)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6.3%)。其中抗菌药物品种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替安等。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55.4%)为主,临床表现是皮疹、瘙痒、斑丘疹等。 结论 2021−2023年我院最常发生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仍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