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5卷 第3期
2025, 43(3): 97-108, 1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5013
摘要: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1-Nrf2) 通路已被证实是应对氧化应激的重要防御机制,调控该系统或许能成为众多疾病的有效治疗策略。主要探讨了Keap1-Nrf2通路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Keap1-Nrf2通路的基本组成成分及激活机制,阐述了Keap1-Nrf2通路调控炎症与NF-κB通路、HO-1之间的影响、与炎症介质和酶的表达、炎症小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靶向Keap1-Nrf2通路的天然产物来源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临床进展,探讨了Keap1-Nrf2通路在炎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1-Nrf2) 通路已被证实是应对氧化应激的重要防御机制,调控该系统或许能成为众多疾病的有效治疗策略。主要探讨了Keap1-Nrf2通路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Keap1-Nrf2通路的基本组成成分及激活机制,阐述了Keap1-Nrf2通路调控炎症与NF-κB通路、HO-1之间的影响、与炎症介质和酶的表达、炎症小体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靶向Keap1-Nrf2通路的天然产物来源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临床进展,探讨了Keap1-Nrf2通路在炎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5, 43(3): 109-116.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10034
摘要:
2020年底,FDA紧急批准了两种mRNA疫苗(BNT162b2和mRNA-1273 ),为应对COVID-19大流行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基于非病毒载体的COVID-19疫苗取得的巨大成功,推动了mRNA疫苗在肿瘤等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与基于病毒的递送系统相比,非病毒载体在生物安全性和多功能性方面具有重大优势。因此,非病毒载体已成为mRNA肿瘤疫苗开发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非病毒载体的最新研发进展,包括脂质纳米颗粒、聚合物、肽类和无机材料等。此外,本文还概述了mRNA肿瘤疫苗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非病毒载体在mRNA肿瘤疫苗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2020年底,FDA紧急批准了两种mRNA疫苗(BNT162b2和mRNA-
2025, 43(3): 117-123.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409031
摘要:
目的 构建血小板特异性Metrnl基因敲除的小鼠(Plt-Metrnl-/-小鼠)模型。 方法 基于Cre-LoxP系统利用Pf4-Cre小鼠与实验室前期构建的Metrnlloxp/loxp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得到目的Plt-Metrnl-/-小鼠。对该目的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收集其血液及心、肝、脾、肺、肾、脑、结肠、骨髓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考察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的敲除情况。 结果 Plt-Metrnl-/-小鼠的血小板Metrnl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WT小鼠,其他外周血细胞及各组织mRNA水平、蛋白水平、血常规指标、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与对照组WT小鼠无明显差异。 结论 血小板特异性Metrnl敲除小鼠(Plt-Metrnl-/-小鼠)模型构建成功。
2025, 43(3): 124-13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501019
摘要:
目的 以Hsp90抑制剂Ganetespib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兼具协同氟康唑(FLC)抗耐药真菌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新型Hsp90抑制剂。 方法 前期研究发现Ganetespib具有良好协同FLC抗耐药真菌活性,协同指数(FICI)= 0.023~0.039,本研究对Ganetespib进行结构改造,将其吲哚环替换为含不同取代基的苯环,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协同FLC抗耐药真菌C. albicans 0304103和抗肿瘤(HEL、HL60和A549细胞)及Hsp90α抑制等活性,探讨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结果 19个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绝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Hsp90α抑制活性、良好的协同FLC抗耐药真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苯环上供电子基取代对提升协同FLC抗耐药真菌活性有利;其中,化合物F3和F5具有优秀的协同FLC抗耐药真菌活性(FICI均为0.047)和抗肿瘤活性(IC50分别为0.025~0.15 μmol/L,0.021~0.23 μmol/L),且能下调真菌耐药基因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抑制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能阻滞HEL细胞的细胞周期于G0/G1期。 结论 新型Hsp90抑制剂如F3和F5均能有效发挥协同FLC抗耐药真菌和抗肿瘤双重活性,这为研发具有协同FLC抗耐药真菌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2025, 43(3): 136-142, 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0043
摘要:
目的 制备醋酸卡泊芬净单硬脂酸甘油酯固体脂质纳米粒(CAS-SLNs)并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内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方法 建立醋酸卡泊芬净(CAS)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熔融法制备CAS-SLNs并进行表征,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系统性感染模型,给药后考察动物的体重和肾脏载菌量变化,评价纳米粒的药效学。 结果 CAS在HPLC保留时间为6.8 min,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符合测定要求。透射电镜观察CAS-SLNs呈类圆球状,粒径(135.97±1.73) nm,Zeta电位(19.33±0.37 )mV,载药量(7.55±0.68)%,包封率(67.71±1.74)%。体外实验表明,CAS-SLNs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MIC为9.78×10−4 μg/ml,优于CAS以及CAS与GMS的物理混合组,并具有显著的生物被膜抑制作用(P<0.001)。体内研究表明,在白色念珠菌侵袭性感染模型中,CAS-SLNs较对照组(P<0.01)、CAS组体重恢复更加显著,并且CAS-SLNs相对CAS组显著降低了小鼠肾脏载菌量(P<0.05)。 结论 CAS-SLNs可以显著增强CAS的体内外抗白色念珠菌效果,为CAS的剂型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 43(3): 143-150.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312027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白术方“异病同治”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UniProt、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药物和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中药-化合物-药物靶点网络、复方-共有靶点-疾病网络、蛋白-蛋白互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 结果 共筛选出活性化合物164个,潜在作用靶点509个,“异病同治”的共有靶点141个。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异鼠李素、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等;关键靶点为清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主要富集于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活力的正向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的正向调节、对生长因子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动脉粥样硬化和流体剪切力、AGE-RAGE、IL-17、PI3K-Akt等信号通路。 结论 丹参白术方“异病同治”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炎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扩张血管等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