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沪地龙为上海市的唯一道地药材,具有突出的定惊,通络,平喘和利尿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证[1]。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该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中成药组方中重要组成成分[2-3]。地龙药用市场需求量从2010年的400 t已上涨至2020年的1100 t,并仍呈上涨趋势。沪地龙主产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供应量占全国地龙销售量的2/3,自1995年起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4]。然而,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蔬菜大棚面积的扩大,沪地龙的原动物蚯蚓的生存条件遭受严重破坏,以致可得蚯蚓的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沪地龙药材的产量也急剧下降。目前沪地龙药材的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5]。而且地龙来源复杂,采收混乱,近年来伪品地龙大量混入市场[6]。为满足市场对沪地龙药材的需求,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解决沪地龙资源紧缺的问题,开展沪地龙的人工养殖研究迫在眉睫。本课题参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7-8],对沪地龙药材原动物的品种来源和鉴定、养殖环境、养殖方法、采收加工和包装运输进行研究,提出了作物和蚯蚓套养的新方法,考察了养殖蚯蚓对土壤改善的作用,并制订了相关的操作规程。
-
沪地龙的品种按药典规定原动物为3个种,分别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钜蚓科动物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 、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1](图1)。
-
我国是蚯蚓种数的大国,现有蚯蚓记录已达9科28属640种[9],陆续还有新物种被发现[10]。蚯蚓的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和环节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所以鉴定蚯蚓除了一般的外部形态鉴定外,还必须进行解剖,对其有重要鉴别特征的盲肠和受精囊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正确的鉴定结果。
-
体长96~150 mm,宽5~8 mm。体节数88~156,背面颜色青黄,或灰青色。背中线深青色。环带于14~16节,戒指状,无刚毛。身体上刚毛较细,前段腹面并不粗而疏。13~22(Ⅷ)在受精囊孔间,13~21在雄孔之间。雄生殖孔在18节两侧一浅交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图2A-1),内壁有褶皱,褶皱间有刚毛2~3条,在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常有一乳突。受精囊3对(图2A-2),在6/7~8/9节间,孔在一横裂中小突上。无受精囊腔。隔膜8/9,9/10缺失。盲肠简单(图2A-3)。受精囊的盲管内端2/3在平面上,左右弯曲,为纳精囊,与管分明(图2A-4)。
-
本种身体大小、色泽及内部构造和前种相似。体长130~150 mm,宽5~7 mm。环带位于14~16节,戒指状,无刚毛。体上刚毛环生,13~18(Ⅷ)在受精囊孔间,9~13在雄孔间。雄生殖孔在18节两侧一浅交配腔内(图2B-1)。唯受精囊腔较深广,前后缘均隆肿(图2B-2),外面可见腔内大小乳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广,内壁多皱纹,有平顶乳突3个。盲管内端2/3在同一平面上左右弯曲,与外端1/3的管状有明显区别(图2B-3)。受精囊在第9节呈一定角度的弯曲(图2B-4)。
-
体长100~150 mm,宽5~9 mm,背面及侧面有深紫颜色或紫红色,刚毛圈不白。环带占3节,无刚毛。身体前部刚毛虽粗,在2~9节并不特殊粗。28~34(Ⅷ)在受精囊孔间,20~36在雄孔之间。雄生殖孔在一“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图2C-1),内侧有一个或多个乳头,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位6/7至8/9节间,孔常常陷入(图2C-2),孔的内侧腹面在刚毛圈前或后,有乳头突,排列较规则。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图2C-3)。副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内端3/4稍粗,或直或稍弯曲(图2C-4)。以上特征符合蚯蚓分类的描述[11]。
-
沪地龙长8~15 cm,宽0.5~1.5 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1]。沪地龙药材形态见图3。
-
根据蚯蚓喜欢安静的生活习性,养殖蚯蚓的地点须选择在离公路50 m以远的地方,周围没有化工厂,没有噪声源、震动源等工厂企业。有自然水源。空气清新。土壤要求腐殖土,pH为6.5~7.5。
-
饲养蚯蚓的土地四周需挖水沟,其中分成多个畦,每畦宽度根据需要可达1.5~2.0 m,两畦间挖一宽30~50 cm,深30 cm的沟。经常保持周围和中间沟内的水量达2/3高度(冬天需降至1/4高度)。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70%。水沟中可种植芹菜或养殖黄鳝和泥鳅。水质要求卫生安全无污染,可利用附近的河水及雨水。
-
蚯蚓的投放选择在春秋二季,气温在15~20 ℃之间。在蚯蚓苗地里挖出蚯蚓,选取符合沪地龙3个种基原要求的蚯蚓,并挑选活动能力强、无损伤的蚯蚓,按每亩地放30~50 kg鲜蚯蚓,分撒在用水浇湿的土地里,蚯蚓将自动钻入泥土中。
-
选用发酵至少6个月的牛粪、猪粪、鸡粪或人工有机肥。按每亩田4~6 t的量投放。可一次投放,也可分2次投放。在畦上适时投放菜叶和粉碎或切断的秸秆。
为摸索牛粪(上海光明奶牛场供)、猪粪(崇明新村乡饲养场供)、鸡粪(崇明西新村农家供)或人工有机肥(上海聚源有机肥有限公司)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效果,比较在同一块地(分隔3块)投放相同量的饲料,1年后蚯蚓的生长情况(图4),结果表明牛粪和猪粪作为养殖蚯蚓饲料的效果最好。
在上海4月间的崇明区三星镇西新村养殖地里按每亩地放入30 kg鲜活蚯蚓(经鉴定为威廉环毛蚓),随后按每亩地放4 t经发酵后的牛粪,田里种芋艿。次年4月分散选择3个1 m2的土地,挖取蚯蚓称重,并计算每亩地里蚯蚓的产量。第3年、第4年仍旧按该方法操作,3年后的蚯蚓生长情况见图5。结果表明,在牛粪作为蚯蚓饲料的养殖下,蚯蚓3年的繁殖量达到500 kg,可以进行收获。
-
人工养殖蚯蚓必须与农作物套养,否则养殖地不能获得经济效益,农民也就会失去养殖的积极性。而植物的生长好坏又与土质的改善有密切的关系。不同蚯蚓饲料的投放对蚯蚓生长地土质的改善有不同的结果。土壤的容重的改变是土地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的容重降低,表示土壤的团粒结构更好,更有利于作物的良好生长。按照测定土壤容重通常使用的环刀法[12],对不同蚯蚓饲料投放的蚯蚓生长土地进行容重的测定,土壤容重改变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由此可见,虽然牛粪和猪粪做饲料使蚯蚓的生长达到近乎相同的效果,但对于土壤的改善作用牛粪较猪粪的效果更胜一筹。所以在猪粪和牛粪同时可得的情况下,使用牛粪效果更好。
饲料名称 土地容重测定值 样地1 样地2 样地3 均值 RSD (%) 未添加 1.86 1.84 1.80 1.83 1.64 牛粪 1.68 1.71 1.65 1.68** 1.78 鸡粪 1.76 1.74 1.72 1.74* 1.15 猪粪 1.80 1.73 1.75 1.76 2.04 人工有机肥 1.79 1.78 1.77 1.78 0.56 * P<0.05,**P<0.01,与未添加组比较 -
使用农作物套种养殖蚯蚓的方法是本课题的创新点。如在农田里单独养殖蚯蚓,不但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蚯蚓的人工养殖方法就无法推广。所以必须在蚯蚓地里套种农作物,以期获得蚯蚓和农作物双双得利的效果。由于使蚯蚓生长良好的土壤其湿度要求在60%~70%的程度,所以必须选择能在这一土壤湿度下也能生长良好的作物品种,以适应蚯蚓喜潮湿土地的特性。此外,在夏天能有叶大能遮阳的植物,则更能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有利于蚯蚓晚间外出觅食。经试验,花菜、芋艿、玉米和卷心菜等能符合这一要求,而地瓜、马铃薯和山药等作物因不宜在60%~70%的土地湿度中生长,故不宜作为和蚯蚓套种的作物。由于养殖蚯蚓能使土壤松软,蚯蚓排出的粪便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套种作物的产量也获得了提高,从而明显地提高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见表2。
作物名称 现产量(kg/km2) 增/降幅(%) 单价(元) 收益(元/ km2) 花菜 5 250 15~17 2.0 10500 芋艿 2 700 15~17 5.0 13500 玉米 3 000 17 4.0 12000 地瓜 4 000 −8 1.2 4800 马铃薯 2 200 −6 2.0 4400 卷心菜 6 000 15~17 1.8 10800 -
根据套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调节生长密度。经常除草。尽量不用杀虫药和除草剂,如作物生长的要求必须使用,应按国家的规定使用低毒和最小有效剂量。使用前一星期起降低水沟里的水量。蚯蚓养殖地内要经常灌水,其中水沟的水要经常保持在2/3的高度。盛夏土地的表面也要常喷水。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除去蚯蚓的天敌,如野鼠、家鼠、黄鼬、蜈蚣和蚂蚁等,防止他们进入养殖区造成对蚯蚓的损害。
-
①利用插秧前稻田灌水后,蚯蚓自动游到田埂上避水,此时进行人工抓捕。②在养殖的蚯蚓田里,当一季作物收割后,在水沟里放水。此时蚯蚓自动爬到土埂上避水,可进行人工抓捕。③在一种作物收割后至另一种作物栽种前的间歇期内挖土捕捉蚯蚓。④选择在每年的4~5月或10月捕捉蚯蚓。⑤温和湿润的天气,在蚯蚓养殖地人工挖掘。⑥严格禁止用电击方法捕捉蚯蚓。
-
将捕捉的蚯蚓用清水冲去体表的泥沙,分批放入草木灰中2 min,蚯蚓即失去活动能力。取出后用清水冲去表面草木灰,逐条加入到蚯蚓剖切机内。经全剖切后的蚯蚓用清水淘洗2~3次,除去泥沙。逐条挂在竹杆上至室外晒干。也可将洗净的蚯蚓放在挂空的尼龙网或不锈钢网上晒干。如遇下雨天,则可分摊放入具细孔的不锈钢盘内,置60 ℃烘房中烘8 h至干。
-
地龙药材的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地龙项记载的要求执行[1]。内容包括检查杂质不得过6%、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重金属不得过30 mg/kg、每1000 g中含黄曲霉素B1不得过5 µg,黄曲霉素G2、黄曲霉素G1、黄曲霉素B2和黄曲霉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 µg。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0%。该基地地龙药材经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院检测(报告书编号:YW202105450),杂质为0.2%,水分为10.3%,总灰分为5.9%,酸不溶性灰分为1.0%,重金属符合规定。黄曲霉素B1小于检出限0.5 µg/kg,黄曲霉素B20.2 µg/kg、黄曲霉素G10.5 µg/kg、黄曲霉素G20.2 µg/kg,和黄曲霉素B1的总量小于10 µg/kg。水溶性浸出物为25.9%。
-
干燥后的地龙药材在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已充分干燥,并清除杂质和异物。后置药用级的塑料包装中,包装袋表面贴上药材的溯源码。溯源码包括生产企业、地龙基源、栽培方式和环境、养殖管理、采收加工的时间和方法。
-
地龙药材应储存于阴凉干燥的仓库里,仓库的地面应有木质或塑料堆放架。库房注意防虫防鼠。
-
地龙的运输应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将固定的运输工具清洗干净,每件地龙捆扎好,遮盖严密,及时运往贮藏地点。不得雨淋、日晒,长时间滞留在外,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避免污染。
-
中药的规范化种植和管理是确保中药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国家药品监督局等4部委今年再次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7],说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管理的重要性。动物类药材养殖往往较植物类药材的种植更具复杂性。本课题组数年来对沪地龙的养殖不断的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沪地龙规范养殖的新方法,为解决沪地龙规模化和可持续的人工养殖、缓解沪地龙的资源紧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Study on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Shanghai Pheretima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112
- Received Date: 2022-07-31
- Rev Recd Date: 2023-04-07
- Publish Date: 2023-07-25
-
Key words:
- Shanghai Pheretima /
- GAP /
- artificial culture /
-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Abstract:
Citation: | ZHANG Yihan, TAO Xiaobin, WANG Yanchun, LI Lei, ZHANG Hanming, ZHANG Lei. Study on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Shanghai Pheretima[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3, 41(7): 428-432.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