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和癌症发病率的增加,肿瘤科医生会面对同时患有癌症和肾衰竭的患者[1]。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化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紫杉类药物多西他赛是乳腺癌化疗中的主要细胞毒性药物,它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间期所必需的微管网络发挥抗肿瘤作用[2]。而多西他赛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会影响其用量,甚至药物的选择。目前指南均推荐多西他赛按照体表面积进行给药[3],然而由于不同人群的基因多态性、生理状态、遗传特性,给予相同剂量的多西他赛仍会导致显著的药动学差异[4]。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TDM)来降低药物的个体差异[5]。已有大量研究表明[5–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评价多西他赛体内暴露的药动学参数,并作为多西他赛剂量调整的依据。而在肾衰竭合并乳腺癌的患者中,多西他赛在剂量调整和透析对其的影响信息非常少[1,13],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肾衰竭对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的AUC及不良反应是否有影响,以便对此类患者的多西他赛给药剂量提供依据。
-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已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使用多柔比星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4个周期序贯多西他赛4个周期(AC-T)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肌酐清除率(Ccr),研究分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和肾功能正常组:Ccr≤10 ml/min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组,Ccr≥90 ml/min肾功能正常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KY2021-004-02)。
-
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以上;(2)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3)使用AC-T辅助化疗;(4)器官水平满足以下要求:白细胞计数≥3.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血红蛋白≥90 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5)监测了多西他赛血药浓度。排除标准:肝、心功能和血常规异常。
-
多西他赛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E0074C49 国药准字H20031244,规格 0.5ml∶20mg×1支/盒),使用AC化疗4个周期后使用,21天一次,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不良反应且无法耐受时,可将药物进行减量,下调20%~25%[14]。
-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多西他赛使用剂量、多西他赛抽血时间点及血药浓度、化疗前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化疗前患者肾功能血清肌酐值、化疗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采用CTCAE4.0评价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观察多西他赛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便秘、肝功能损伤。
-
多西他赛血药浓度监测抽血时间点[8,15–19]:血样1:多西他赛滴注结束时;血样2:多西他赛滴注结束后30 min。从输液的对侧肢体通过外周静脉采集3 ml血液于EDTA紫色抽血管中。多西他赛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由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提供,并采用湖南德米特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仪器进行分析[8,19-20]。采用Saladax公司提供的人群PK模型软件,根据多西他赛剂量、血样采集时间和多西他赛血药浓度计算AUC[16]。
-
采用风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21]。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bar x \pm \mathrm{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西他赛AUC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法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了多西他赛血药浓度监测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筛选,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肾功能衰竭组5例,肾功能正常组19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54.7±9.3)岁,体表面积[1.6(1.5, 1.6)] m2,体重(51.5±5.1)kg,给药剂量[73.6(72.3,80.0)] mg/m2。患者体表面积、给药剂量、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使用多西他赛化疗前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见表1)。
临床特点 总人数(n=24) 肾功能衰竭组(n=5) 肾功能正常组(n=19) P 检验值 年龄(岁) 54.7±9.3 59.2±6.1 53.5±9.8 0.23 1.53 体表面积(m2) 1.6 (1.5, 1.6) 1.4 (1.4, 1.5)▲ 1.6 (1.5, 1.6) 0.05 3.86 给药剂量(mg/m2) 73.6(72.3,80.0) 70.4 (69.4, 73.0) 74.4(72.3, 91.2) 0.08 3.06 体重(kg) 51.5±5.1 51.4±3.8 51.5±5.5 0.97 0.001 白蛋白(g/L) 42.4±3.8 39.0±4.9▲ 43.2±3.0 0.02 6.12 谷草转氨酶(U/L) 24.6 (19.9, 31.7) 19.3 (19.1, 20.6)▲ 29.0(24.1, 34.9) 0.01 6.02 谷丙转氨酶(U/L) 21.4(15.0, 34.1) 13.7(11.2, 14.8)▲▲ 24.0(20.4, 39.4) 0.002 10.01 总胆红素(μmol/L) 11.0±3.7 9.0±2.9 11.5±3.7 0.17 1.95 直接胆红素(μmol/L) 2.4±1.1 1.9±0.8 2.5±1.1 0.27 1.28 肌酐(μmol/L) 60.5 (52.0, 285.8) 908.0 (819.0, 1 018.0)▲▲ 54.8 (52.0, 65.0) < 0.001 11.42 肌酐清除率(ml/min) 69.3(17.9, 91.8) 4.9(4.3, 5.4)▲▲ 86.3(59.3, 92.5) < 0.001 11.4 化疗前白细胞(×109/L) 6.5±1.7 7.5±1.7 6.2±1.6 0.12 2.56 化疗前中性粒绝对值(×109/L) 4.0(3.0, 4.9) 4.1(4.0, 8.7) 3.9 (2.5, 4.8) 0.21 1.55 ▲P<0.05, ▲▲P<0.0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 -
表2中患者使用多西他赛的给药剂量73.6(72.3,80.0)mg/m2,两组间给药剂量无统计学意义。患者21天使用1次多西他赛,每次使用多西他赛剂量相同,因此每个患者4个多西他赛周期只需监测1次多西他赛血药浓度即可。其中两组多西他赛在2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和多西他赛的AUC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指标 总人数(n=24) 肾功能衰竭组(n=5) 肾功能正常组(n=19) P 检验值 多西他赛给药剂量(mg/m2) 73.6(72.3, 80.0) 70.4(69.4, 73.0) 74.4(72.3, 91.2) 0.08 3.06 多西他赛滴注结束时血药浓度(ng/ml) 682.4(460.2, 1 208.0) 650.0 (625.3, 750.0) 690.0(416.5, 1 239.0) 0.64 0.21 多西他赛滴注结束30min后血药浓度(ng/ml) 136.5±77.1 172.0±81.7 127.2±75.4 0.26 1.36 多西他赛AUC值(mg·h/L) 1.8±0.7 1.6±0.6 1.8±0.8 0.60 0.29 -
线性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西他赛滴注结束时血药浓度与多西他赛的AUC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患者年龄、给药剂量、肝功能、肾功能、化疗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与多西他赛AUC的水平没有相关性(P>0.05)(表3)。此分析结果说明患者肾功能衰竭并不影响多西他赛AUC水平。
因素 β 95%CI P(t检验) 年龄(岁) −0.01 −0.04~0.03 0.59 体表面积(m2) 1.09 −2.59~4.76 0.55 给药剂量(mg/m2) 0.01 −0.02~0.05 0.45 多西他赛滴注结束时血药浓度(ng/ml) 0.07▲▲ 0.04~0.09 < 0.001 多西他赛滴注结束30min后血药浓度(ng/ml) 0.34 −0.06~0.75 0.09 白蛋白(g/L) 0.05 −0.04~0.13 0.27 谷草转氨酶(U/L) −0.27 −2.72~2.17 0.82 谷丙转氨酶(U/L) −0.01 −0.02~0.01 0.46 总胆红素(μmol/L) −0.07 −0.15~0.02 0.12 直接胆红素(μmol/L) −0.23 −0.52~0.06 0.12 肌酐(μmol/L) −0.02 −0.12~0.07 0.61 体重(kg) 0.02 −0.05~0.08 0.63 肌酐清除率(ml/min) 0.14 −0.76~1.05 0.74 化疗前白细胞(×109/L) 0.02 −0.17~0.22 0.82 化疗前中性粒细胞(×109/L) 0.41 −8.34~19.15 0.97 ▲▲P<0.0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 -
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便秘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两组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伤(见表4)。
不良反应 总人群 肾功能衰竭组(n=5) 肾功能正常组(n=19) P 检验值 恶心呕吐,n (%) 0.63 Fisher I 13 (54.2) 2 (40) 11 (57.9) II 11 (45.8) 3 (60) 8 (42.1) 骨髓抑制, n (%) 0.22 Fisher I 19 (79.2) 3 (60) 16 (84.2) II 4 (16.7) 1 (20) 3 (15.8) III 1 ( 4.2) 1 (20) 0 (0) 便秘, n (%) 1 Fisher I 24 (100.0) 5 (100) 19 (100) -
多西他赛的药动学符合三房室模型[22],α半衰期为4.5 min,β半衰期为38.3 min,γ半衰期为12.2 h。它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其峰值水平随着给药剂量和给药程序的不同而不同[23-24],AUC与给药剂量成比例增加。多西他赛主要经肝脏P450 CYP3A4系统代谢,经胆汁排泄到粪便,肾脏排泄量较小[25]。虽然多西他赛在肾脏排泄量小,但肾功能不全仍可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累积,增加药物暴露,从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目前在进行透析的肾衰竭患者中,多西他赛说明书和指南并没有相关的剂量推荐。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肾功能的状态,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衰竭组和肾功能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可观察到:(1)两组患者化疗前临床基线特征:肝功能、血常规、体表面积及给药剂量无明显差异。(2)两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后体内暴露量AUC并无明显差异,对多西他赛AUC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肾功能状态肌酐清除率并不影响其多西他赛的AUC水平。(3)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其血液学毒性、消化道毒性、肝毒性也无明显差异。因此本研究证实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多西他赛的暴露量及不良反应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进行化疗时,剂量可按照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给药。本研究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同时患有癌症需使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的患者的剂量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Effect of renal failure on docetaxel exposu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3068
- Received Date: 2022-03-16
- Rev Recd Date: 2022-09-06
- Available Online: 2022-11-28
- Publish Date: 2022-11-25
-
Key words:
- renal failure /
- breast cancer /
- docetaxel /
- AUC /
- adverse reaction
Abstract:
Citation: | ZHOU Juxiang, WANG Shuangying, SHE Jiantao, ZENG Xianliang, ZHANG Jihong. Effect of renal failure on docetaxel exposu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 and Service, 2022, 40(6): 571-575. doi: 10.12206/j.issn.2097-2024.202203068 |